本文对黑磷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具体从黑磷的生物相容性,医学诊断,医学治疗这三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相关成果以“Black Phosphorus: a novel nanoplatform with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bio-photonic nanomedicine”发表在期刊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上。
PI简介
张晗,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育部二维材料光电科技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深圳市黑磷光电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深圳市孔雀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重点、面上项目等项目资助。首届国家“优青”、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2015年)、深圳市创新团队负责人(2015年)、深圳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年)等。兼任民盟中央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委员、 Photonics Research 等多个SCI期刊副主编/专题主编、中国激光青年编委会秘书长等职务。主要从事二维材料光学特性与生物光学特性研究,2016年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团队(1500万无偿资助)。已累计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 10篇(影响因子21.950)、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3篇(影响因子40.182)、PNAS、Nature Materials(影响因子39.235)、Physic Reports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80篇,封面论文30篇,两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40篇论文引用过百次,ESI高被引论文60篇。2018年新型抗癌药物新载体——智能黑磷水凝胶科技成果发表在PNAS上,入选2018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论文总引用超过28000次,H-index≥86。
综述背景
综述内容
图1.细胞存活率与黑磷片的大小,浓度,孵育时间和细胞系的依赖关系。细胞系:NIH 3T3(a–c),HCoEpiC(d–f),和293T细胞(g-i)。暴露时间:12小时(a,d,g),24小时(b,e,h)和48小时(c,f,i)。
图2.(a)在静脉注射黑磷24小时后,在近红外激光照射(808 nm,1 W/cm2)下裸鼠的红外热图像。(b)静脉注射黑磷(200 mL,2 mg/mL)后,雌性BALB/c小鼠肝脏,肾脏和肿瘤随时间变化的光声图像,以及不同浓度的黑磷的光声图像(第一列)。
图3.细胞存活率与黑磷量子点浓度和细胞系的依赖关系。激光的功率密度为1.0 W/cm2,波长为808 nm,照射时间为10分钟。(a)在808 nm激光照射后用黑磷量子点孵育的癌细胞的荧光图像。(b)用不同浓度的黑磷量子点处理后的C6细胞存活率。(c)用不同浓度的黑磷量子点处理后MCF7细胞存活率。
结论与展望
文章综述了黑磷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涉及到黑磷的毒性,生物成像,检测与治疗等多个方面。黑磷在生物领域应用广泛,潜力巨大,但是想要实现临床应用还需要克服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考虑到尺寸效应对黑磷毒性与疗效的巨大影响,寻找一种新颖的制备方法来大批量地获得尺寸均匀的二维黑磷非常重要。其次,可以利用黑磷对外部刺激的灵敏响应调控化疗,免疫疗法等,实现协同治疗。最后,应该针对特定疾病,设计黑磷的相关参数并且通过功能化赋予靶向性。这些工作需要多学科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早日将黑磷这一科研新秀变成患者救星。
论文链接:
https://www.worldscientific.com/doi/full/10.1142/S17935458183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