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麓讲堂】点亮微观世界:超分辨显微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5-09-09 00:00:00 阅读次数:214

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受光的衍射效应和光学系统有效孔径的限制,存在分辨极限δ(也称 阿贝极限),即δ=0.61λ/(nsinα),其中,λ为光源的波长,n为折射率,α为孔径角。假设光源的波长λ为 400 nm,物镜和样本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折射率n=1),此时的分辨率为 200 nm。

这样的分辨率水平对于平均直径为 10~20 μm的人体细胞来讲是足够了,但是对于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细胞骨架等,还远远不够。这意味着它无法清晰地观察小于该尺寸的生物结构,如膜蛋白、转运蛋白和核糖体等。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各种手段绕过这一限制,实现了分辨率的显著提升。

超分辨光学显微的成像原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单分子定位显微(SMLM)成像,它包括光激活定位显微(PALM)和随机光学重构显微(STORM);另一类是基于点扩散函数(PSF)调制的超分辨显微成像,它包括受激发射损耗显微(STED)和结构光照明显微(SIM)。

 

基于单分子定位显微成像

PALM是一种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技术,通过使用光激活荧光蛋白(如 PA-GFP)来实现荧光分子的开关控制。在每次成像循环中,只激活一部分荧光分子,使其短暂发光,然后通过高斯拟合定位其位置,最后将所有位置信息叠加,形成超分辨图像。

图1. PALM显微成像原理示意图
 

PALM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单分子定位,分辨率可达 10-30 nm,适合观察分子级别的结构,如蛋白质复合物和细胞骨架,适合用于研究分子动力学和相互作用。然而,PALM对荧光分子的光稳定性要求较高,且需要较长的成像时间,不适合长时间活细胞成像。STORM是另一种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技术,与PALM类似,但使用的是合成的光转换荧光染料(如 Alexa Fluor 647)而非光激活荧光蛋白。STORM通过随机激活荧光分子,并通过高斯拟合定位其位置,最终重建出超分辨图像。STORM的分辨率同样可达 10-30 nm,适合观察分子级别的结构。但是由于SMLM不断重复采集定位的原理,其在时间分辨率上天然受限,通常需要数十分钟。

 

基于点扩散函数调制显微成像

STED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非线性光学效应,通过受激辐射损耗抑制外围的荧光分子,使得只有焦点中心的荧光分子能够发出信号,从而提高分辨率。

STED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使用两束激光进行成像:一束激光(称为“铅笔光”)用于激发荧光分子,使其处于激发态;另一束激光(称为“橡皮光”或“STED光”)具有特定的波长和空间分布,通常呈“甜甜圈”形状,其中心强度为零。

STED光的作用是将激发态的荧光分子通过受激发射的方式返回基态,从而抑制其发光。由于STED光的中心区域强度为零,只有位于该区域的荧光分子能够不受抑制地发光,从而实现超分辨率成像。

STED的横向分辨率为 20-50 nm,轴向分辨率为 50-100 nm,适用于观察中等分辨率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器和囊泡。STED的优势在于其成像速度快,尤其在小视场下可以实现视频速率成像,适合对小区域进行实时观察。

然而,STED对样品的制备要求较高,需要使用特定的荧光染料,并且对激光器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

 

图2. STED显微成像原理示意图(a)STED中用到的受激辐射过程;(b)光路示意图;(c)STED超分辨原理

 

SIM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莫尔条纹(Moiré pattern)效应。当两个空间频率相近的周期性光栅图形叠加时,会产生一个低频的干涉条纹,即莫尔条纹。这种条纹的频率低于原始光栅的频率,因此可以被光学系统有效探测。

 

图3. 莫尔条纹

 

通过这种方式,SIM能够将样品中原本无法被传统显微镜分辨的高频信息(如亚细胞结构)调制到低频区域。换句话说,莫尔条纹编码了原本无法被光学系统直接采集的高频信息。

通过移动和旋转照明图案,使多个角度和位置的图案覆盖样品的各个区域,并对拍摄的多幅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就可以得到该样品的超分辨率图像。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成像分辨率,还保持了宽场显微成像的高速度和大视场优势。

SIM的成像速度较快,适合活细胞成像,但相比单分子定位技术(如PALM、STED)等,其分辨率和成像速度仍有提升空间。

SIM的分辨率通常在横向 100-130 nm,轴向 300-400 nm,适用于观察细胞结构和动态过程,如细胞器、线粒体等。SIM与传统光学显微镜兼容性好,且无需特殊荧光标记,光毒性低,光漂白少,适用于活细胞动态成像、多色成像和三维成像等应用。

 

图4. SIM分辨率增强原理(a)具有细节特征的样品;(b)结构光照明模;(c)由图3(b)和图3(a)叠加形成的叠栅条纹;(d)SIM的傅里叶空间变换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对比

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突破了传统光学衍射极限,实现了更高分辨率的成像。研究者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M. Moreau, P. Cochard.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4 - from microscopy to nanoscopy: a revolution in resolution]..” Medecine sciences : M/S[2014-12-01]

[2] HUANG B, BATES M, ZHUANG X.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J].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2009, 78(1): 993 –1016.

[3] 付芸,王天乐,赵森.超分辨光学显微的成像原理及应用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56(24):21-33.

 

×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