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光束腰斑的两种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2022-03-19 00:00:00 阅读次数:1699
高斯光束的腰斑(束腰)包含两个量:腰斑大小和腰斑位置,确定了这两个量,再加上光的波长,按照高斯光束的传播特性就可知道任意位置的光斑大小

其中,为瑞利长度,从上述两个公式看出,自由空间中光斑的大小沿着传播方向以双曲线函数变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代入几组不同位置的光束光斑大小来拟合得出其腰斑大小及位置。

图1.高斯光束测量简单示意图。

在光束传播方向选择一个起始点作为初始零点,随后在固定间隔(一般选取25 mm)位置选取几个点,分别记录其传播路径的距离及光斑大小(默认为半径),即坐标位置z1z2z3z4z5……及其对应的光斑大小w1w2w3w4w5……把测量到的几组数据用上述公式进行非线性拟合,即可获得光束的腰斑大小  和位置 

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光斑大小的方法有套孔法、刀口法(knife-edge measurement)和相机法(通过CCD、光束质量分析仪测量)。本文主要介绍两种:刀口法和相机法。

刀口法

单横模激光束圆对称激光光斑的能量分布满足高斯型,将刀片固定在可调节的光学平台上,且平台下面装有前后、左右垂直方向都可较长距离旋进的螺旋测微器,使刀片所在的平面垂直于高斯光束轴线(Z轴)。设在刀片没有遮挡时高斯激光光束的功率为P,在激光传播方向上选定一个位置z,沿X轴方向旋转测微器移动刀口,当刀口运动到x1处时,刀片会挡住16%的激光功率,即此时功率探测到的功率为P1,且 时,记录下此位置x1。再沿X轴方向继续移动刀口,当功率示数为P2,且时,记录下此位置x2。那么位置z处光斑半径为

图2.斩波器测腰斑光路示意图。

图3.示波器信号及参数示意图。

在实验中,为提高测量效率,刀口用一个斩波器代替。斩波器旋转时对光束做切割,探测器输出的信号接入到示波器,显示为方波,设方波的周期为T,上升沿时间为 t(从最大值的16%上升到最大值84%的时间)。那么,该处的光斑半径Wn满足,其中R是光斑距斩波器轴心的距离,3是斩波器的叶片数,是光束在斩波器其中一个孔上扫过的弧长。测出多个位置的光斑大小,通过曲线拟合即可得到TEM00模激光场的腰斑半径和位置。
刀口法是实验室原先测量光斑大小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装置简单,价格低廉,但是操作相比于CCD相机测量及光束质量分析仪来说还是太繁琐了。

相机法

随着CCD或者CMOS相机的普及,测量光斑尺寸也变的越来越简单直接,相比斩波器可以更方便更精确地获取光斑参数,即光斑位置和光斑半径的参数。
同样,也可以按照如图1所示的测试方法,直接利用CCD或者光束质量分析仪在光束传播方向选择一个起始点作为初始零点(记号笔做标记),随后在固定间隔(一般选取25 mm)位置选取几个点,分别记录其传播路径的距离及光斑大小,把测量到的几组数据用上述公式进行非线性拟合,即可获得光束的腰斑大小和位置。
实际操作中,考虑光束椭圆率不为1,因此选取光束半径时,存在两个参数,一个是X轴方向的半径,一个为Y轴方向的半径,需要同时记录两参数的变化,分别用X轴数据和Y轴数据分别拟合,依据实际应用情况选取合适的坐标轴数据作为参考标准,应重复选取多组数据拟合后取均值。

光束质量分析仪除了可以输出以上参数还可以通过附加器件实现其它光束参数,如M2因子和直接输出腰斑大小位置。

×
联系客服